MoneyDJ新聞 2015-06-24 10:37:36 記者 賴宏昌 報導
英國金融時報23日報導,匯豐(HSBC)經濟學家John Zhu、Izumi Devalier發表報告指出,中國早已陷入通貨緊縮,當地生產者物價在過去3年多以來都處於下跌通道、就連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也跌到多年來的低點。受利潤萎縮、名目成長率趨緩的影響,中國上市企業的營收成長率比美國或日本同業還難看。排除金融危機時期不計,近20年來用來計算實質GDP的中國官方GDP平減指數(GDP deflator)都是呈現正數。不過,今年第1季GDP平減指數轉負、使得GDP成長率從名目數據的5.8%跳升至實質的7.0%。
龍州經訊(GaveKal Dragonomics)中國經濟學家Chen Long指出,許多人不清楚中國名目GDP成長率在2011年還有將近20%的驚人成績、但今年第1季竟然掉到只剩5.8%。名目成長率對個別企業更為重要、因為物價變化對他們的影響程度並非一致。統計顯示,中國上市企業(排除波動較大的能源、金融企業不計)平均營收成長率自2011年第1季的將近30%暴跌至今年第1季的0.7%、創2008-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紀錄。龍州經訊研究顯示,中國投資人平均持股時間只有4週、意味著當地股民並不會太過在意營收或盈餘等基本面訊息。
華爾街日報6月16日報導,根據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,2015年4月製造業盈餘年增2.6%、遠優於3月的年減0.4%。不過,排除投資所得不計、工業利潤僅年增0.09%。統計顯示,中國製造業4月份盈餘年增額高達97%是來自證券投資所得。
匯豐(HSBC)/Markit 6月23日公布,匯豐中國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初值自49.2(5月終值)升至49.6、連續第4個月呈現萎縮(低於50)。值得注意的是、匯豐中國6月製造業就業分項指數創下2008-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準、連續第20個月呈現萎縮(低於50)。
*編者按:本文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,概與《精實財經媒體》、編者及作者無涉。
全文網址: http://www.money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1dc929bf-8f33-4ff6-aa5c-a618a59f8293#ixzz3dxBz3Ql5
MoneyDJ 財經知識庫
MoneyDJ新聞 2015-06-22 11:40:59 記者 郭妍希 報導
中國政府緊縮兩融(融資、融券),似乎開始收到成效,中國大媽、老爹決定縮手,是否會讓陸股動能跟著趨緩?值得密切關注。
彭博社22日報導,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融資餘額在上週五(6月19日)從前一個交易日的歷史高點人民幣1.483兆元萎縮至人民幣1.479兆元(相當於2,380億美元),為自5月22日以來首度呈現縮減。上證參考指數19日大跌6.42%、收4,478.36點,創5月20日以來收盤新低;單日跌幅創5月28日以來新高。中國股市6月22日因端午節補假休市一天。
根據報導,陸股今(2015)年以來多次暴跌,大部分都是因為投資人對政府管制兩融感到擔憂的關係。IG Asia Pte Ltd.策略師Bernard Aw表示,中國券商與主管機關決心管制投機氣氛,是融資餘額下滑的主因,而除了融資部位遭到結清外、散戶的羊群效應也是股票遭遇拋售潮的元凶。
中國證監會曾在6月12日公布《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》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。徵求意見稿的第三章業務規則第12條提到,對未按照要求提供有關情況、從事證券交易時間不足半年、缺乏風險承擔能力、最近20個交易日的日均證券類資產低於50萬元(人民幣)或者有重大違約記錄的客戶,以及公司的股東、關聯人,證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資、融券。
彭博社報導,根據摩根士丹利證券(大摩)6月18日發布的報告,全球投資人對陸股的悲觀情緒創下2013年3月開始統計以來新高。分析師預估,25檔新股(IPO)申購預估將鎖住多達人民幣6.68兆元(1.08兆美元)的流動性。根據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、國泰君安證券的統計,6.68兆元可能是自2014年1月中國重新恢復IPO放行以來最高紀錄。
中國愈來愈多券商開始收緊兩融風控,讓大媽信心慘遭擊潰。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,今(2015)年迄今一度狂飆逾150%、大多是散戶持有的創業板指(ChiNext,代號為399006.SZ)6月4日盤中支撐不住崩逾7%,雖然終場跌幅收斂至0.97%,但拉回修正的態勢已成,該指數在6月4日至6月19日的短短兩週期間共計大跌了16.8%。
創業板指是協助高成長的新創公司(特別是高科技公司)進行籌資、資本運作的市場。根據Barron`s.com 6月1日報導,買進創業板指的投資者大都是散戶、比重多達75%,遠高於上證參考指數、深圳成份參考指數的47%、63%,且平均持股時間只有17天。
彭博社6月4日報導,紫光集團有限公司(Tsinghua Unigroup Ltd.)董事長趙偉國5月30日在受訪時表示,中國晶片產業嚴重泡沫化、在競爭如激烈的環境下居然還能擁有超高的估值。報導指出,大約有八成的中國半導體公司去年度獲利不到5千萬美元、但有將近半數享有超過100倍的本益比。以寧波康強電子公司(Ningbo Kangqiang Electronics Co.)為例,這家半導體封裝材料公司目前的本益比高達2,809倍。
全文網址: http://www.money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e024d9b3-e45e-495a-9313-ffe3cbf9c6b3#ixzz3dxC9GGrC
MoneyDJ 財經知識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