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撐不住了? 顏炳立籲:降價才能活
對建築業者來說,這次的房市寒冬,比921還要冷得多。在政府稅制政策搖擺不定下,近1年全國房市成交量銳減,尤其最重要的首購買盤,現在已全無買氣,業者預測,如果房地合一稅制確定執行,這波房價恐怕會持續下修,「誰不趕緊降價變現,誰就是溫水中的青蛙。」
今日台中市不動產業者舉辦房市回顧與展望座談會,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在會中明言:「現在『溫和下修』的趨勢不變,而且會持續一段時間,一定要有量,大家才可以活,而成交量就藏在價格裡!」
目前不少業主、投資客還在緬懷過去榮景,價格仍堅持,而買方還在等合理價格,從前2年建照申請量來看,今年度將有大量新成屋釋放出來,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:「預售屋加上新成屋,賣壓將會非常龐大,若不降個10~15%,賣不掉很正常。」
不過最令建築業者擔憂的,莫過於房地合一稅,該稅制已讓大量資金流入日本、東協。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魏嘉銘直言,台灣最根本的問題,在於產業結構無法讓薪資提升,政府不能將責任推給建商,更不應該單打擊內需產業,以為一帖藥能治癒各種病。
「現階段房地合一稅的不確定性,影響的是交易量,不過如果真的實施,全國810萬戶有屋族都會受影響,該稅制對房價下降沒有意義,建築業死了,對政府、老百姓絕沒好處。」魏嘉銘強調:「相較於房地合一稅,社會住宅才是居住正義的唯一解藥,對於社會住宅,我們願意全力配合。」(洪子恩/台中報導)
房貸利率將揮別1字頭
華銀一銀彰銀明年擬調高 首購上探2.1~2.2%
壓力增加
【廖珮君╱台北報導】金管會明年起,擬提高各銀行不動產授信提存準備金比率到1.5%,為反映成本,華南銀、第一銀、彰銀等行庫已擬提高房貸利率,明年起利率約調升0.07~0.2個百分點,房貸利率正式站上「2」字頭,首購族房貸利率上探2.1%~2.2%,民眾買屋壓力增加。
目前各大行庫推出針對一般首購族的房貸利率,最低已從1.95%起跳,明年將揮別「1字頭」房貸。行庫主管說,明年不動產市場至少有4大項利空,看壞明年不動產市場,估明年房貸將零成長。
華南銀副總高榮成說,4大原因保守看明年房市,一是政府抑制房市措施,包括增提不動產授信提存準備金比率,將使各銀行成本增加,二是實施容積總量控管,將使供給量大增,三是明年美國擬升息,最後是2016年的房地合一稅制上路,讓民眾購屋陷入觀望。
高榮成說,研判明年房市交易量將持續萎縮,房價將陷盤整、購屋族買房觀望、投資客退場,不看好明年不動產市場。
他說,華南銀今年房貸成長約3.8%,明年目標預算僅成長1.2%幾乎腰斬,也影響明年個金放款,僅將成長2%。華南銀目前每月房貸攤還80億元,1年還款1000億元,新貸放僅就補足攤還部分,再小幅成長。
而彰銀和一銀明年房貸則將維持「零成長」,僅就攤還部分再補足。彰銀副總施建安說,彰銀目前房貸餘額約2900億元,今年還有成長2%,但看壞明年房市,明年估房貸「零成長」,房貸僅維持現有水準。
3大行庫主管坦言,金管會明年擬提高不動產授信提存準備金比率,使各銀行資金成本增加,3行庫擬全面拉高房貸利率,擬區分自住型和非自住型,自住型利率擬加碼0.075~0.08個百分點,非自住型0.15~0.2個百分點。
房貸成數嚴格控管
如貸款20年、500萬房貸,若是自住型,利率若升0.08個百分點,每年本息支出將增2280元;若非自住型,利率若大舉升0.2個百分點,每年本息支出更大增5700多元,房貸族還款負擔加重。
行庫主管說,明年房市將以自住型為主,房價所得比降低,但也因房市展望差,明年各銀行鑑價將更保守,估房貸成數會嚴控。如華南銀首購族想貸到逾8成,房子坐落地需是台北市,且負債所得比60%以下。
5年最低 購屋意願剩44%
字級:
分享:
意願屢創新低。據中信房屋最新「宅指數」調查,2年內有購屋計劃的民眾僅44.4%,為調查5年來最低,年底前想購屋的民眾甚至才1.1%。專家認為第4季是市場關鍵觀察期,若安然度過,明年買氣才可能回升。
年底選舉的干擾讓房市買氣急凍,民眾購屋意願創5年新低。資料照片中信房屋昨公布今年第3季「宅指數」調查,2年內有購屋計劃的民眾再創新低,僅44.4%,較上季的48.6%下降了4.2個百分點,其中3個月到半年內有願意進場的買方,由上季4.2%跌至本季的2%,3個月內想要買房的更只剩1.1%,顯示近期除了房地合一稅的政策干擾外,年底選舉也是重要變數,民眾想等選舉結果揭曉後再進場買房,短期買氣觀望濃。
雙北購屋預算皆跌本季台北市購屋預算為1102萬元,較上季減幅達11.05%,為2年來新低;新北市購屋預算也下降到959萬元,桃園縣更是一口氣下修161萬元,從上季的812萬降至651萬元
此外,,為預算下修最大地區。但台中、新竹等地購屋預算反而上揚,台南市購屋預算更大增156萬元至728萬元。
看好高雄氣爆都更
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,投資客撤場後,僅剩有購屋需求的自住客撐場,他們預算較低,所以購屋預算自然下修,目前以小坪數,低總價的產品為市場主流;而台南地區一直都以當地客需求為主,較不隨環境變動影響。
值得一提的是,氣爆前的高雄,第2季購屋投資比例為35.6%,但氣爆過後第3季調查,購屋投資比例卻大幅提升至41.5%,劉天仁認為,有些投資客看好氣爆後的都市更新,伺機考慮投資高雄。
民眾期待打房奏效
以2年內有購屋計劃的買方來看第4季房價表現,認為價量持平的民眾最多,高達26.8%,其次也有20.8%的民眾認為將量縮價平偏漲。劉天仁提及,今年第3季量縮顯著,第4季是重要關鍵,若能安然度過,應可維持量縮價漲。
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陳韻如指出,目前市場未如過去金融海嘯那樣買氣潰散,買方仍舊想買,只是不急的買方暫緩出手,預估明年第1季、第2季才會有遞延的買氣出現。
在台北市工作的劉昱成說,前陣子開始關注房價,已立定買房目標與計劃,但目前政府打房政策接連釋出,還在看房價有無鬆動的可能,暫且按兵不動。
全國空屋佔10% 新北11萬戶最多
字級:
分享:【潘姿羽╱台北報導】營建署昨公布2013年低度使用(用電)住宅數量和新建餘屋住宅數,新北市低度使用住宅宅數11.7萬戶冠居全國,去年第4季新建餘屋也有6159戶。至於全台低度使用住宅比率約10.5%,雖比前年減,但仍高於其他國際都市。
內政部營建署將月平均用電度數低於60度的住宅,界定為低度使用住宅,也是一般認為的空屋。
新北市淡水區去年第4季新建餘屋便有628戶。林琨凱攝台北中山區較多
去年全國低度使用住宅佔存量比例10.5%,比2012年10.63%微幅下降,雙北市7~8%低於中南部。營建署土地組組長王安強表示,北部人口密集,低度使用住宅比例也較低。
新北市歷年低度使用住宅數量多在11~12萬戶,以淡水、板橋和三重較多,皆為屋齡5年內的新成屋;新北市去年第4季三重、中和、汐止、板橋、淡水、新店、新莊的各區新建餘屋住宅數都超過平均值400戶。
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彭建文指,新北市空屋集中在推案量大的地方,部分空屋賣不出去、部分非自住,但這些量體都形成潛在賣壓,若利率調升,區域房價便會率先鬆動。
台北市空屋數以中山區、北投區與大安區戶數較高;台中市則以西屯區、北屯區與北區為主;高雄市是鳳山區、三民區和楠梓區。
專家:囤房嚴重
去年全國空屋率10.5%,若觀察同期國際都市空屋率,香港4.1%、倫敦1.76%、新加坡6.2%,計劃主持人、龍華科技大學副教授林素菁表示,國際計算基準不同,難以一併比較,彭建文認為台灣囤房情況相當嚴重。
《購屋規劃》打房成效有感 雙北房價凍漲
MoneyDJ新聞 2014-09-24 17:54:17 記者 徐伯豫 報導
近年來政府積極希望資金由房轉股,以健全房市與活絡股市,似乎在今年收到一些成效。根據房仲業者分析近四年資料發現,今年出現台股加權指數漲幅勝過於雙北市房價漲幅的現象,統計今年1~8月的股市與雙北市房價表現,台北市房價約下跌3.3%,新北市則上漲約2%,結束連續4年雙位數的房價增長幅度,而同時間台股加權指數的漲幅為9.6%,今年股市表現「完勝」雙北市。
【黃金十年上漲走勢出現逆轉 今年房不如股】
從SARS以來,房市出現「黃金十年」的上漲走勢,期間雖有金融海嘯的短暫影響,但在低利、低稅與資金行情帶動下,房價出現一波明顯漲勢。根據信義房屋統計2010年以來的雙北房價表現,發現2010~2013年幾乎都是房價上漲幅度優於台股加權指數漲幅,不過今年以來出現逆轉,今年前8月雙北房價止漲,表現明顯是「房不如股」。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國人普遍還保有「有土斯有財」的觀念,且經歷金融海嘯的風暴以後,金融市場受到重創,更出現買股票不如「存房子」的想法,加上外在低利與資金充沛的條件下,不動產價格呈現穩定上漲。不過今年以來政府頻頻對房市出招,從年初的黃色小鴨爆破說、雙張會的「房價兩年跌三成」,到囤房稅、房地合一等稅改政策,已經有效打壓雙北市房市上漲的氣燄,今年以來北市甚至出現微幅回檔的現象。
股市與雙北房價漲幅比較
時間 | 加權指數漲幅 | 台北市房價漲幅 | 新北市 房價漲幅 |
2010 | 9.6% | 14.3% | 12.7% |
2011 | -21.2% | 6.3% | 10.8% |
2012 | 8.9% | 2.3% | 10.1% |
2013 | 11.8% | 15.2% | 13.2% |
2014(1~8月) | 9.6% | -3.3% | 2.0% |
註:以信義房價月指數,統計雙北市房價變化。資料來源: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
曾敬德認為,今年至今買股績效優於買房,但上半年台股指數漲多,短期也陷入量縮的盤整格局,房市也因為房地合一稅頓失交易動能,從交易量來看則呈現股房「雙悶」的局面,不過隨著房地合一政策逐漸明朗,加上今年以來積壓的房市自住買氣,預料未來房市交易量有機會回溫,但短期內房價應該還是維持盤整格局。
【雙北新成屋量大區 房價出現盤整】
另外,台灣房屋智庫依據實價資訊,統計今年度雙北市核發使照之樓地板面積比率前三名的行政區,5年內新成屋房價及區域房價季變化,結果發現,除了士林區5年內新成屋今年Q2較Q1成長17.02%,其餘五個行政區,5年內新成屋季跌0.24%~9.77%,其中,林口區新成屋季跌9.77%最有感,至於這六個行政區區域住宅房價季變化,今年Q2較Q1平均成長0.65%~1.32%。
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,使照核發數量及其總樓地板面積表現,代表一個區域的新成屋供給多寡,由於新興重劃區推案量大,新成屋房價又相對高,若面臨重大建設尚未到位,將降低自住人潮進場意願,一旦新成屋空屋率高,市場恐出現賣壓,再加上央行信用管制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房地合一稅,使得新成屋房價出現盤整現象。
【林口跌幅近一成 淡海因新成屋案量大 同樣下跌有感】
前面提到林口區新成屋下跌幅度最有感,細查發現,林口區5年內新成屋今年Q2每坪27.7萬,相較於Q1每坪30.7萬,跌幅將近一成。優美地產林口旗艦店店東周起帆表示,林口區主要商圈在文化二路一段、文化三路一段和仁愛路為主,新成屋穩站三字頭、預售屋也有四字頭行情,未來機場捷運線通車後行情看好,因此還是有不少置產族有興趣;然而文化二路、三路二段因距離機場捷運線站體或是outlet、觀光飯店都比較遠,因此整體價格相對低,但是客層以自住客為主要消費族群。
張旭嵐觀察,今年淡水區五年以下新成屋房價Q2比Q1跌3.1%,今年1-7月也比去年跌了7.8%,主要原因是淡海新市鎮新成屋案量大,因交通及生活機能的不確定性,因此面臨今年打房政策和選舉因素的多重影響下,5年內新成屋房價出現鬆動。不過進一步觀察今年雙北各區人口數變化,其中淡水和林口區上半年的人口淨移入都正成長,分別達1600和1228人,更是新北市淨移入最多的兩大區域,顯示有人口移入的支撐,房市需求增加,待生活機能及交通逐步到位,房價將翻轉向上。
張旭嵐建議,新成屋釋出多,房價出現盤整,議價空間明顯,反而是消費場進場議價的機會點,只要選擇有生活機能且未來重大建設確定到位的區域,或是周邊成熟型商圈的中古屋市場,長線看來房價仍有成長空間。
雙北「使照」總樓地板面積比率前三名的新成屋與區域房價季表現
縣市/前三名行政區 | 比率 | 住宅區域均價(萬/坪)Q1 | 住宅區域均價(萬/坪)Q2 | 季漲跌 | 5年以下新成屋(萬/坪)Q1 | 5年以下新成屋(萬/坪)Q2 | 季漲跌 |
台北市南港區 | 19.70% | 53.1 | 53.8 | 1.32% | 70.5 | 68.1 | -3.40% |
中山區 | 18.09% | 61.2 | 61.6 | 0.65% | 81.9 | 81.7 | -0.24% |
士林區 | 12.64% | 53.8 | 54.2 | 0.74% | 65.2 | 76.3 | 17.02% |
新北市林口區 | 22.63% | 24.2 | 24.4 | 0.83% | 30.7 | 27.7 | -9.77% |
淡水區 | 17.66% | 21 | 21.2 | 0.95% | 22.6 | 21.9 | -3.10% |
新莊區 | 13.55% | 32.8 | 33.1 | 0.91% | 41.8 | 41.5 | -0.72% |
備註1、資料來源:雙北市政府、內政部不動產實價查詢服務網。 台灣房屋智庫統計製表
備註2、住宅產品為建物型態公寓、華廈、住宅大樓和套房的區域均價。
備註3、五年以下新成屋係統計建物型態為住宅大樓之平均房價。
【928檔期大型推案仍作多 不過明年房價還是會往下走】
即使房市近期疲弱,不過928檔黃金檔期的到來,大型知名建商強力作多的心態仍強,好房網不動產市場週報社長倪子仁就表示,房市出現多個指標建案再創區域的新高價,只是大部份建商與房屋代銷公司,怕刺激到政府的打房政策,所以這些創新高的建案大多低調再低調的進行所謂的「潛銷」。
不過倪子仁也認為,創新高建案應該以「個案表現」來看待。他說,台北市房價在土地供需嚴重失衡下,只要建案具獨特、稀有及唯一,豪宅客還是會買單。至於台北市房價後市,他指出,明年年中應該有機會看到價格有5%至10%的下滑,跌價的情形將會慢慢發生。另外他也預估,在政府持續祭出打房政策之下,新北市更可能會有15%的下修,而桃園、竹北等地區,則可能會有20%的下修空間。他認為,明年之後房市的成交量將持續低迷,各物件的銷售時間都將會拉長。
全文網址: http://www.money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37872264-581f-430d-b84a-64b84ac2e75f#ixzz3EsDeL6Hj
MoneyDJ 財經知識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