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上市公司的獲利情況來觀察台灣企業的獲利能力,算是一個合理的參考值,考慮金融股營運的模式差異較大,會造成數值偏差,所以排除金融股,先來看看上市公司近幾年的單季淨利:

123  

 

Q1:淨利大約都在2500億左右,2015Q1大增,2016Q1又掉回來,雖然衰退不少,但至少還沒破底

 

Q2:2015Q2年最高到3600億,2016Q2,從目前一些大型公司的營收和景氣來看,應該也是衰退

 

Q3:2015Q3年減400億,但本季因為台幣兌美元大貶6%有匯兌收益,所以實際情況應該更差

 

Q4:2015Q4年減1250億,看起來比較可怕一點,本季台幣兌美元持平,但2014Q4台幣也是大貶4%,所以實際情況應該好一點  

 

為了排除業外造成的影響,下一張圖以營業利益來表示,

789  

 

Q1:2016Q1比前一年減少700億,但至少還高於20132014

 

Q2:2015Q2是三年最高

 

Q3:2015Q3比前一年減少700億,也是三年最低

 

Q4:2015Q4比前一年減少600億,也是三年最低 

 

純看營業利益的話,台灣已經連續三季呈現年減的情況,而且幅度都在-10%~-20%之間,想想目前台灣的產業結構,幾家主要權值股的營運狀況,今年情況應該不會太樂觀。

 

因為整體的獲利情況惡化,選股時選到衰退企業的機率也會增加,所以選成長股時要特別小心,以長期持股來看,若沒把握,就選一些與景氣相關性低的公司,特別注意的是,即使是選公用事業或民生消費股,但在市場資金退潮下,就算是逆勢成長的公司也會面臨本益比的修正,或是法人停損的賣壓,短線的資金會更集中在有題材的股票,有獲利但低調的公司可能乏人問津,所以必須注意,公司的獲利情況是否能維持到景氣好轉的時候,或是,你是否能對公司有這麼大的信心持有這麼久呢?

 

未來,公司獲利成長但股價下跌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,所以即使套牢,也必須套在值得的公司,不然股價恐怕很難再回升到合理的水準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冷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